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探索与练松直接有关的拳经——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18-10-22 3492 次查看

        师承于郑曼青的一位传人在《郑曼青弟子陶炳祥谈“松”》文中说:“拳经上每一句话都很重要,但并不每一句话都与练松有关;那些话与练松直接有关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笔者以为下列数点很可注意:
        一、 虚领顶劲、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这几个要领散见于各篇经论诀要中,前辈们用为太极拳架势的基本要领,我觉得非常重要。郑老师不先要求拔背,认为拔背是要气通了以后才能做的,不然反而会做得勉强,影响放松,气沉丹田则为避免故意憋气,特别改为意存丹田。虚领顶劲的虚领二字特别值得注意,不从虚领二字去体会,颈项容易僵直,整个脊梁也就放不松了。与虚领顶劲相关的另一句口诀是‘顶头悬’,虚领顶劲就是以神贯顶,连带的要求是尾闾正中,如此方能使脊梁垂直,圆活自如,是肢体放松的基本准则。
        二、 拳论说‘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十三势歌里也讲‘若论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不用力是一个练松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笔者愚鲁对于行功心解中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另有别解,如果把这两句话连接起来看,可说即是‘以心运身’,拳架的动作是用心来运动,那么,与用意又有什么两样呢?说到这里就会连带想到郑老师,常常提示的‘太极拳不动手,动手不是太极拳’,这句话应该也是杨门的口诀……我觉得这是‘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最好注解。所谓不动手,第一是手除了要挪动移于一定的位置外,收放进退转折都是跟著腰腿而被被动的。第二是手上不要用力,有些人以为要发挥内劲手上就要表现得有劲,这是不正确。郑老师常讲,真松透了手要提起来时都好像是很重的,身子在运动时手就像在水中游动一样,空气的阻力自己会感觉出来。这就是不动手,但心意中手的位置、作用、姿势,仍必须全神注意,这都是内心里做功夫的。
        三、‘气如车轮,腰如车轴’、‘虚实宜分清楚’、‘往复须有折叠’。是放松腰腿状态重要的说明,虚实要分清楚,大家都知道,但要把重心沉入脚心而使胯、膝、踝关节的活动都圆活自然,可能就很容易忽略,其实整个拳架是要由腰腿发挥作用,腰腿不放松,如何能灵活,这要从气沉,把重心沉入脚心,再从‘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的方式来分清虚实,腿部的折叠是沉落身体重心的最好方式,进退有了转换则虚实就自然清楚,这都要用心意去运作。郑老师平常只教人养气,并不教练气,大抵太极拳是要求在很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运动,故意练气都不自然,也就不会放松,所以只要求把气存养于心意之间,等到肢体动作与心意都能协调一致,自然柔和,养气的功夫自然也包含里边了。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