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拳“慢练”的真正目的——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18-12-06 3153 次查看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缓慢柔和的运动,缓慢运动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拳术的明显特征。做为一种养生健身的手段,这种舒缓、柔顺、匀慢的运动方式能够调和气血、深长呼吸、舒经活络,既进行了全身的运动,又不会因快速剧烈的运动而产生相应的劳损。做为一种理想的养生运动真的是无可挑剔的。
        但太极拳的诞生不是基于创立一种养生运动,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拳术,是冷兵器时代用于生死搏杀的一种技击之术。
        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样的拳术就有些令人费解了,这样慢吞吞的拳术能技击吗?怎么可能应对搏击时变化速度极快的拳来脚往呢?
        每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经常听到的回答是“太极拳还有快练的方式呢”,而且这种快练的方法经常被炫耀为门内的密不外传之法。我也有幸见识过这样的太极拳快练之法,虽然比平时太极拳的习练快了许多,但和其他的拳术相比,就速度而言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根本就无“快”可谈。
        还有一种说法是太极拳练时慢、用时快,这好像就有些自欺欺人了。我们学习做任何事情的道理都是学以致用,学什么、练什么,最终才能用什么,怎么可能练的东西和最终用的东西完全不一致,而且截然相反呢?
        所以,如果不明确太极拳慢练的真正目的和在实际技击时的真正用意,那么,太极拳的“慢练”就失去了其实际的意义,太极拳的习练就根本谈不上“学以致用”,慢吞吞的太极拳也就只能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和“老年操”了。
        那么,太极拳的慢练到底是在练什么呢?慢练出来的东西又如何在实际技击中起作用呢?让我们仔细地在太极拳的理论中寻找答案吧!
        在对太极拳的论述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练太极拳要“轻灵圆活”“极虚极灵”“彼不动,己不动,我意在先,彼微动,己先动,我意仍在先”“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这些阐述实际上向我们揭示了太极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价值,即太极拳练的是“灵”,也就是极高的“灵敏度”!
        灵到可以“触动犹静”,轻轻一触即动,但看上去却犹如没动一样的极细微的动,就像钟表的时针,我们根本看不见它的动,但只要秒针还在走,时针就一直在动,但 我们根本无法觉察到,这样的微动就是“动不令人知”的动,就是太极拳要练出来的“虽动犹静”的动,即“灵动”,最终要灵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般灵敏。
        那么这样的“灵敏度”是如何训练出来的呢?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中告诉我们,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就灵到十分。这就很明确地阐述了“慢”和“灵”的关系,也就是说,太极拳的慢练是在缓慢的运动过程中训练和提高中枢神经对身体微变化的感知能力和控制能力。
        通过对极缓慢运动变化过程的感知,使意识对极细微的运动产生极其灵敏的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极拳是“练意”的拳。
       这种极高的意识反应灵敏度和极细微的身体运动能力一旦形成,太极拳的“快”就自然形成了。
        这时,当别人只是轻触我们的身体时,我们的意识已经明确地感知了,同时我们的身体已经产生了极细微的动作反应,在对方“动之机”刚刚产生时,我们身体的微运动就已经产生了相应的应对,而这样细微的应对,对方是截然不知的,因为“灵敏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只能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劲极其灵敏”的意思。
        “听劲儿”是在“动机”的阶段产生的反应,等对方动起来成“势”了,那就谁都能感觉到了,也就根本谈不上“听劲儿”了。太极拳的“听劲儿”能力是以极高的“灵敏度”为基础的,所以,太极拳的“快”,不是快在自身运动速度上,而是“快”在极高的灵敏度上,至于速度,那就只剩下“舍己从人”的事儿了。
        在极高的灵敏度状态下,自己的速度是被对方碰出来的,对方快到什么程度,你就会“随”出什么程度,就像我们碰一个极其灵活的轮子,你多快,它都能随你转多快。
        所以,太极拳“练时慢,用时快”的说法看似无稽之谈,实则千真万确,是真真正正的“练以致用”,只是我们没有搞清楚其中的道理,根本不知道太极拳的“慢”到底在干什么,那么“练”和“用”就风马牛不相及了。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