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拳之“发劲”论——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20-07-17 3126 次查看

        从王宗岳的拳论看,讲到发劲的地方很多,但一般练太极拳的由于动作过于慢了,没有发劲的机会和经验。甚至看到陈家拳的发劲而惊异怀疑,认为不合理,甚至以为有碍卫生,好象练太极是拉着一车瓷器,一震动就要碎了似的。当然发劲而震动,就是发的不合理,劲发对了绝无回力。
        又有人引拳论“运动如抽丝”的话,认为抽丝必得慢慢的,急了丝就会断,其实如真看到缫丝的情况,就可知缫丝的飞快,并不是慢的,因为轴子是圆转的,茧是圆滚的,丝也是环练的,在转的时候,并不因快而断,只是一生障碍,丝成直状,这才会断。
        讲到如何发劲,拳论上说“曲中求直,蓄而后发”。这里说的曲不是直折,而是螺旋。这儿曲中求直就是螺旋推进,如同钻头和枪弹经来福线旋转发出,方向是“专注一方”,无法抵制。
        也有人认为,太极拳的劲是弹力,好象弹簧一样,看到外形“似松非松”似乎相同,实则弹力还是直的,压住它不松,它的弹力就发不出来,和螺旋推进还不一样。
        又有人看到发劲总认为是断劲,可是拳论也说“劲断意不断”、“断而复连”,可见发劲对了,虽然形似断的实则不断,可以作为两个解释:一是劲发出时,因为转着发的,劲出后还存在虚线的旋转惯性,所以虽形似断,而虚线余劲不断。一是轮子转时,虽然把外来的物件旋飞了,可是轮子还是照常循着它的规律而转,并没受到影响。
        讲到发劲是和引化的劲分不开的。用两手来说,右手接到对方的右手,不拘是捋、採、挒,总是向右后斜角走里缠,这是向右后斜角的发劲,缠到最紧的时候,如同绳子拧紧了,自己就向相反的方向转回去,这时候手变外缠又可以向前方发劲。以左手来说,当捋、採、裂时,应当搭在对方右手肘外关节上,走外缠下塌外碾劲,对方被我右手捋时,向前随上想用挤、肘、靠劲,经这一拨,劲会向我右前斜角转回,这又是左手的发劲。以两手的配合说,右手是引化,左手是发劲。从一手来说,右手里缠时是引化,变外缠时又是发劲;即单用左手接对方右手的肘上,用外缠劲沉肘的地方是引化,而手指上扬向左又是发劲。角度变化难以尽述。总之,凡向右引身必右转,右足必外缠,是一定的。
        发劲时,前进步足尖点地,后退时则足根踏地,配合手劲;同时还要前边发劲,后边塌劲,以调节平衡。进退时膝提起贴裆进步走Z线,落时系从下往上的弧形才能沉稳。线平则无劲,如成为⌒往下的弧形,必系人字裆,重心前倾。
        劲的作用有以下四种:
        轮子边上的劲,轮子飞转,物体碰到轮边,就被辐射出去,单手发的劲是这样的。
        轮子里面的劲,如用棍子伸到飞转的轮中会被撞断,双手发的劲如二趟的攒手。
        钻头的劲,和钻物一样,双手一引一击,如掩手肱拳,并且钻身上还有辐射的劲。
        崩炸的劲,如炮弹的爆炸,这个劲最难发,是对方搂住腰时,发的内劲,须工夫极深,才有此劲。
        总而言之,太极拳既然是圆形,用螺旋推进法发劲,是全身的配合发劲,虽然说是“专注一方”,实际上是从头到足,从左手指到右手指,无一处不旋转,即无一处不发劲。练拳时有几处发劲,还不是绝对的只有这几处,这也是陈家拳的特点之一。(*注:陈鑫谓之“周身上下都是拳,遭着何处何处击”)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