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再谈“双重”——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11-08 504 次查看

        近日拜读了吴文翰先生所作《也谈“双重”》一文后,(《武林》1993年第12期)深感吴先生对太极拳有独到研究,文中精辟的论点实为学拳者之良师益友。但笔者对文中“马步是双重练法”的观点有不同见解,遂作此文,请吴先生赐教。
        吴先生在文章中对“彼我之间的双重”问题已经做了精辟且准确的解释,所以在此不再论述,只对“自身的双重”问题做些探讨。
        吴先生在《也谈“双重”》一文中引用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中的观点说明“马步是双重练法。”而笔者认为“马步并非双重。”正如徐致一先生所著《吴式太极拳》中所论:“有的人认为两脚要用力是双重,其实双重所指的并不是这种地方,而且在运动中加一些骑马势,对增长腿力和帮助沉气,也都有一定的好处。”(《太极拳全书》第498页)
        马步分为斜马步和骑马步两种,斜马步用于盘架子和实战,骑马步用于站桩,其作用是稳固下盘。如按太极拳之标准,马步据有身法上尾闾中正,步法上稳健扎实,发力时无过不及的优点,所以武林中许多拳种都以马步为基本步法。如八极拳、少林拳、长拳等,在吴式太极拳中也有马步的运用。尤其以长桥硬马著称的南拳对马步更加推崇备至。如按吴先生论“马步是双重练法,”那么八极拳、少林拳、长拳、南拳以及吴式太极拳等一大批优秀拳种岂不都存在着理论上的错误,又怎能在社会上广泛地流传至今呢?
        另外,吴先生在引用郝月如先生原著时疏漏了几个关键的字。吴文如下:“习太极拳者必先求尾闾正中……次则步法虚实分清……切记两足…·不要全然占煞,应该分清虚实,否则即成双重之病。”而郝月如先生原著是:“习太极拳者必先求尾闾正中……次则步法虚实分清……切记两足在前弓后蹬时不要全然占煞,应该分清虚实,否则即成双重之病。”(《太极拳全书》第583页)吴先生“无意”中漏下了“在前弓后蹬时”几个字,使读者错误地认为了干马步时不要全然占煞……否则即成双重之病。”这却不是郝先生本意。
        其实,双重并非指步法的虚实,它指的是身法的虚实。两足未分虚实,只称双实;两手未分虚实,亦称双实。两足、两手同时不分虚实,才叫双重。在运用马步时,虽然两足不分虚实,但两手尚有虚实之分,所以马步并非双重。例如十字手:虽然两足是双实,而两手却虚虚棚起,其中有腾虚之势,是为双虚。内中仍有主次之分,是上下相随的双实双虚,称为双沉,所以不为病,并非双重。
        太极拳最注重虚的转换,即身体重心的移动。在行拳走势时,任何步法都有可能造成双重。避免双重的关键在于搞好身体上下,左右的协调,也就是双手与双足之间的虚实配合。在分清手与足之间的虚实关系之前,首先要分清手的虚实。一般情况下,手伸出为实,手收回为虚;但当手运到上棚时,则此手为虚,当手运到下沉时,则此手为实。在盘架子时,如左手为实,则左足必虚;右手为虚,则右足必实。例如做云手时,左手上播时为虚,则左足必实;右手下沉时为实,则右足必虚。等到左手转为下沉时为实,则左足必虚;右手转为上拥时为虚,则右足必实。如此互相循环,生生不已。如环之无端,方为太极拳虚实转换之真谛。
        总之,在太极拳的训练中,无论任何动作都要搞好手与足之间的虚实转换。而且在分清手与足之间的虚实关系之后,还须注意虚非全无,实非占煞。太极拳中的虚实是对立而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互为其根。要求虚中有实,内有腾挪、预动之势;实中有虚,内注精神,有上提之意。如此步法才能轻灵不滞,进退自如。否则会运化不灵,受制于人。
        笔者虽习武有年,仍是初入太极之道,因天资愚钝,虽经明师教化,亦未能得窥太极拳之玄奥,以上所论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行家指教。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