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太极拳拳式的“着”法,不同功夫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体会——太极拳自学教程

发表于 2018-03-15 3343 次查看

        学习太极拳都是从套路开始。用套路去抻筋拔骨、去僵求柔,培养正确的劲路,达到立身中正,以腰运手,迈步如猫行等基本要求。当拳架基本熟练后,就应去进一步求索太极拳的本质属性——技击,也就说要思“悟”太极拳架的攻防含义。因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王宗岳《太极拳论》),“着熟”是神明的起点,所以必须先明白“着”才能至“熟”。要想弄明白拳式的攻防含义,既需要“明师”指导,更需要个人去“悟”,去琢磨所学拳式怎样才能“沾连粘随,引进落空”、以小力胜大力,并在反复实践操作中验证。

        太极拳拳式的“着”法,不同老师,不同功夫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体会。它一个拳式有几个乃至几十个着法,这对于初学者是难以把握的。有些拳式的“着”法,老师演示过,学习者却似是而非,勉强模仿着去做,要么不得力,要么无法领会要义。更有的老师直接不给学生讲“着”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去“悟”。但不管是老师教的,还是自己揣摩的,都不能想当然,都要在与人反复实际操作演练中进行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找出既符合太极拳理,又能得机得势、简单明了的着法,从而明白拳架的攻防含义,明晰拳式的劲点、劲路,才可能在练习拳架的过程中,做到“眼前无人似有人”,日积月累,渐至懂劲之境。

        太极拳是以练内为主的拳术。练太极拳做不到“内三合”,所谓练内就成为一句空话。只有明白拳架的劲路,才具备进入“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的条件。因为做到“内三合”必须懂劲,而做到懂劲就必须明白拳架的攻防含义。试想,如果练拳者不明白拳架的“着”,不能把握拳式的劲路,“气与劲”就无法“合“上。“内三合”合不上,实现不了“内三合”与“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有机统一,再漂亮的拳架还是停在太极操上,更无从“阶及神明"了。

        当然,要想做到“内三合”,除对拳式的拆解,对攻防含义的领悟,还有对“心、意”的理解,由自然呼吸到逆式呼吸地转换等,都需要学拳者在反复实操中去“悟”。事实上,我们很多太极拳爱好者,练了多年,进步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进入到“内三合"。

        还应注意,太极拳是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拳法。太极拳式攻防的“着”法,随着习练者功力增长和实操水平的提高,昨日之是,有可能成为今日之非,而这正说明习练者进入了更高的境界。用哲学语言表述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实践论》)。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