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练太极拳首先要解决为什么要练(下)——太极拳教学

发表于 2018-04-02 3456 次查看

        除上述基本要领外,从体到用还需要把握三种运动状态。
        一是运动如抽丝。太极拳的这种劲路是独一无二的。其他拳种都讲究迅捷威猛,从体到用是统一的。而太极拳的劲路,体和用是分开的,两码事。在练拳时,要通过腰的旋转,带动四肢旋转,继而带动周身各部关节的旋转,在这种周身螺旋转动中,使劲力慢慢抽出,轻轻运送。这就是该拳所特有的“缠法”。缠法在体和用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劲力的缠绕,在自身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扩大了身体的活动范围,又促进了神经系统的感应。在外用上,不但能缓解和束缚外力的能量,而且通过杠杆原理,小力能产生大能量。这种“运劲如抽丝”的练法还有它的大体大用。当你能驾驭全身,使劲力抽丝般地运来运去时,必然是真心安住,身体的丝丝变化都能心领神会。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激发起你的真意真气真神,一旦达到真意风发、真气充盈、真神贯注时,体内潜能就会得到极大的调动,这是练习太极拳的最终目的。
        潜能调动越透彻,太极功夫越深。就劲力而言,潜能发挥得好,其劲力得机将是爆炸式的释放。这种劲力,用行话说叫内力,没有初速和末速之分,其主要表现方式是“抖”,不好防,不易化,轻不得败势,重则内伤。
        而那些靠速度和质量练就的劲力,行话叫外力,可以发挥很大的威力,但必须在一定的距离内同时还要达到相应的速度,这就易于给对方留下漏洞而被破解,被击中处一般都是外伤。但是,如若练太极拳不得要领,体内潜能无一激发,你的劲力将不伦不类,释放出来的力量,内示无威,外显不猛,尽露所短,一无所长。
        二是行架如禅定。凡练太极拳的人都在行架,也就是练习套路,但成色大不一样。门派的差异大都在套路的结构编排和四肢的运行变化上,但要领是一样的,都是松静自然。就因为对松静自然的理解和感知不一样,其深度和效果大不一样。初练是熟悉阶段,套路要熟练,手脚要到位,圈要划圆。到运行自如时,便进入磨练阶段。这时的重点是在松静自然上下功夫。一招一式都要寻求松沉的感觉,在静中放松,从松中保静,进而以静养神。人是神气合一的,神旺自然气足。这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而出偏差也大都在这一阶段。偏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是因各关节松不透,气沉不下来。浮气沉不下来,真气永远不会升腾。
        第二是心神不静。套路越熟,杂念越多。有时心稍一得静,恰又成为思考某一问题的大好时机,一路拳架练下来,思绪纷飞,等于白练。这样直去,功效自然就会停滞。
        第三是求功心切,刻意创新。老是想练一天有天的成效,不见成效时,就怀疑这种练法有问题,四方打探,心求巧智,杂七杂八的感受加杂七杂八的练法,越出了太极拳的轨迹。如真能老老实实地按照松静自然的要领一天天的练下来,不出十年,就能感受到体内真气运行的气机。静则气生,动则气行,达到这种程度,就太极功夫而言,才可说入门。
        实实在在地说,入门前玩的是筋骨,入门后玩的是真气,太极拳的真功夫是从玩气开始的。这时的拳架走起来和前两个阶段大不一样。从外形看,不拘泥于一招一式,不讲究圈大圈小,神气充盈,动作自如,一遍拳练下来,如同讲了一个故事,好比写了一篇文章。从内涵分析,气随体动,体因气行二者难分因果。这时,心念收敛,不在拳外,不在拳内,而时时在练拳者心室之中,念念都感知自己在练拳。这就如同禅修者的禅定状态。
        太极拳本是道家功法,用佛家的境界描述似乎是有点不伦不类,其实,如果一直注意用意念引领的话,是永远不会得真静的。只有长期在这种似乎禅定的状态下行拳走架,生理才会发生变化,养生才有实际效果,潜能才会充分调动。
        三是操拳如织网.这是就太极拳在攻防方面的实用而言。在这方面,我只有推手练习,没有实战经验。我从理念认为,推手也好,技击也好,只有充分发挥太极拳的特长,太极功夫才算派上用场。既然推手练的是粘黏连随,那么在技击攻防中也必然要充分运用,否则,太极拳的优势就丢了。实际上,以柔克刚就是靠粘黏连随来实现的。形象地说,在推手或实际攻防中,不管来力多大,来力多快,与我力一接触就好比碰上了一张网,进退不得自如,英雄无用武之地。达到这种程度需要做到三点:

        第一,接手必须把外力截住;
        第二,接手后必须把外力缠住,就是说,使攻进来的外力欲进无路,欲退难脱;
        第三,卦其下盘,逼其落于被势,我便能以小力胜大力。
        能达到这三种效果,自身需具备五个先决条件:
        一要反应敏捷,达到意在人先的程度;
        二要有极强极快的平衡能力,不管进还是退都能时时稳住自己:
        三要步法变换快、跟得紧,在时时稳住自己的同时,还要时时控制对方;
        四要能处处体现劲路的阴阳,退中有进,让中有取,化中有逼;
        五要周身都有弹性,收得住,放得开,既要有凝聚力,又要有爆发力;
        除具备这五种自身素质条件外,还须具备太极拳所独有的心理素质:兼容训化。对任何外力都不起对抗心,能收入我的网内,我的网足以容得下外力的任意挣扎,对方不是被制服而是被驯服,我无败人之心,而犯者自败。此乃太极拳独有的威力,这种威力充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传统拳法中,相比而言,太极拳是比较高深的,因为它不仅是惟一的一个注重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的拳种,而且又是惟一的一个以养生为主的拳种。它的作用,古人描绘得神乎其神,信不信悉听尊便。我认为,信没什么坏处,不信也没有什么好处。至于今人那更是怎么评论的都有,怎么练习的都有,是冷是热都是自己的感受,没有必要统一思想,也没有争论的必要。以上看法权作闲聊,信不信悉听尊便,这所以形成文字,只是把自己的心得记述下来而已。今后说不定还有需要更改的地方。理论和方法都是在不断变换,人的思想和感受也都在变换,这就是生活。练拳也是生活。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