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初学者问:什么是太极拳的柔?人刚我柔谓之走。能在刚力压力下而能走,即谓之柔!什么是走,将对手给我的刚压力,我能通过自己的身心意气而运化来力,就是走。所以,走就是运化!太极拳运化就是走、就是打!
关健是什么是“太极拳”走、化,或者叫柔走?这就是一个很简单,又非常深奥的课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如:用旋切,扛杆等物理的原理,是各门武技使用的普遍真理,而中华太极拳既有武术的普遍真理,更有其本身的特殊真理!而太极拳的柔走,就是建立在中华《内经》(六经阴阳运化生理学)《内景经》(人体丹道运气生理学)的基础上的武技,这不同于当代中外武技博击运动所应用的《人体解剖学》产生的一切运动学。
因此,如果放弃道医人体六经阴阳运化生理学、人体丹道运化生理学的基础,那么当代太极拳渐渐的就会失传。
那么怎么传承真正的太极拳的柔?
一,掤劲中現柔。
有上即有下,有下必有上,左右里外对立统一,全身皆是这样。
二,上顶中松沉而现柔。
悬顶竖项,这是太极拳第一顶,有悬顶才有必然的松肩沉肘;舌顶上腭,舌顶才能气顺,与舌顶对应的则是松腰沉尾;肛顶内含,肛处有会阳穴,用意轻提则有松胯沉膝。
三,顺经运化方能走中现柔。
手三阴胸走手指尖;手三阳指尖走头;头三阳顶从背入尾下脚根;腿三阴,脚尖上行腹,如此气血循经运化,功成即柔。
四,胯,胸能开合即现柔。
运刚以柔,手在背后走,走即胸背部一开一合相互转变罢了;手到手不走,上下里外六合,玄机在尾闾鼓荡,这是胯开合的过程。
五,不丢不顶粘黏柔。
太极拳不丢不顶方谓懂劲,轻扶八方线,彼不动我不动,彼一动吾先动才为真柔。
六,立如平准定位柔。
垂准如持毛笔,平准如天平称物,称准如秆称既是柱撑于倾跌也是称砣与来力平衡。此做到才能柔。
综合上述六因过程,因此可知:柔是一个太极拳训练目标,也是过程后的结果!以柔克刚的核心是运化,拳论所言即是:柔即走化,走化即打。这才是正宗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