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雅叙

创建时间:2016-12-12

人身三线学——杨式太极拳

发表于 2019-10-07 3289 次查看

        把人的肢体简化成线,(身体为上线,下肢为下线)行功中所有的运动(身、心、意)都围绕着线,因线而成形态(拳势),这样便于在拳势的行功中求得立身中正!能够立身中正则周身内外不求松而能自然放松,且极利于生机的萌发.神意的舒展,以线为本则行功有本可依.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练者炼体成线,学者学成线之法,线成而致虚,虚则无,终归于空寂,拳道生矣!
        人身由一条上线、两条下线组成。每条线都是由顶点和下端形成!两点之间是虚无的存在,由心而存:行功中顶端之间求实有而垂直,如此则外部形体亦能正直,即为立身中正;作为武术攻防使用时则顶端之间可以随意生形,不必正直,所谓斜中寓正,“其形斜,其意正”尔。
        上线即体线,顶点为百会,下端为会阴。在生理上,这两点之间如果以一条线来联系,并保持垂直状态的话,就居于人体正中,人的生理平衡就在这条线上。线正则衡在,线斜则平失。下线的顶点是环跳(它的正确位置是:把大腿根部横平截开,正中一点就是),底端位于踝骨垂直向下的脚掌正中一点(此处在生理上呈半虚半实,若光脚置地,与地面似碍不碍,也叫做中心位置点,简称中心点)。
        在正身直立的无极状态下,三线的分布没有虚实界限,处在同一个立面(纵切面)上。因为它们都位于身体的中间,如果不在一个立面上,就说明有不垂直的现象,就不是处于立身中正的状态中。(也有更为愚蠢者还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处于立身中正的状态中?回答是:因为你练的是太极拳!太极拳求的就是一个正。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者:正也!故求正!)
        按:人身不仅可以分为上中下,也可以分左右。在拳势行功中,体重居于左或右时,就形成了上下一条线。上下一条线其实是上线和某一下线的结合。结合后仍然只有顶点(百会)和下端(中心点),此时,不唯下线的顶点不作为顶点存在了,甚至连中间环节的意思也不能有!而另一条下线也在意识中消失——决不能以任何意思形态而存!(如虚或有的思想)
        此据杨澄甫先师教导:太极拳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再依“实为意显,虚为意隐”的诀要而定!形成上下一条线后,若是合于右,则右体为实,左体为虚;虚则当无,若是有意,则属未虚净,不得谓之虚实分明。虚实不分明则是身体不净,不但不能入太极境中,日久反易致疾。(反言之:虚实不能分明何来上下一线?不能以一线贯串肢体,运动必多障碍,则失被动自然矣!)
        上下一条线形成后,最重要的是它的转换!原为左线(其实是在左侧下线的基础上形成),要转为右线(而原来右侧已不存在),可将上线领起,将下线扔弃(实作时只须领起上线,不思下线即可),合于另一下线即成。上线落下而下线显现,此隐彼显之默契,好象冥冥中已待命多时,不必思想它从何而来,一思想便错。当如吃饭,饭来而口自开,饭则上线,口则下线,饭入口即是上下相合为一线矣!附关于虚领:顶部是百会,百会之意上升离开原位,自然成虚。虚而无象,谓之松空,空而自动上升,谓之虚领(意领则实,大错!)。久则随心所欲得应物自然,即虚灵矣!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