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极拳的广为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习练太极拳的道路,但初学陈氏太极拳者,首先要理解陈氏太极拳,然后是入门太极拳、学习太极拳。
初练者,首先理解练好陈家沟太极拳的“五不一求“:不可低头挺胸,不可使用拙力,不可急欲求成,不可心存杂念,不可心不养气,一求自然、松柔静心。
一、不可低头挺胸
练太极拳首先理解身体中正。拳精论:”低头挺胸.拳艺不精”,失去顶劲,无依无宗,神气不合,气血不通,挺胸突臀,全身僵硬,横气填胸,气逆上行,胸闷气滞,百病齐生……切记切记。练拳还应做到百会领起,心清目明,身体中正,气血畅通,含胸松柔,满腔是空,蹋腰敛臀,气畅下行,开裆贵圆,根固枝荣,腹实心虚,中气贯通,太和元气,才能浩行。
二、练拳不可使用拙力
用拙力易折,气易阻停于胸,久而久之,必得胸憋闷肺痛之疾,用拙力则身体僵硬,拘谨,四肢不灵活,呆滞。固身血气不畅,气无法降于涌泉.产生气喘变色,身为拙力所滞,滞于何处,何处生疾。拳论讲,练拳何尝不用力。不用力何谓武术……这告诉了我们练拳一定要把力在放松的基础上爆发出来,这样才有弹性,有灵劲。所以练起拳来就会松柔圆活,轻灵沉稳,积柔成刚,刚柔互变,不凹不凸,一片神行。
三、练拳不可急欲求成
心静则神安,心不静则神不宁,心静神自安,心安气顺行,神气相通,万象归宗。慢柔出细活,内外一致行。想要太极拳功夫长进快,全凭慢、柔、松。心莫急燥,内静体松,急于求成,一事无成,处处静、处处松,时时静、时时清。静中练、思路明,一步一个印,步步向上升,静中求动、动中静,动静分明出真功。
四、练拳不可心存杂念
练太极拳不可心存打人等杂念,否则欺人失心和,欺心失心德。杂念一起,横气白生,肝气不平,心火上攻,阴阳失调,失去平衡,不但拳永不进步,心神永不宁,何谈修身养性,健身强体。心动神出无所依,神气散去无所归,心平气和无杂念,虚实开合下苦功,千回万转多多演,功到熟时巧自生,功到神行,水到渠成,无拘无束,一片神行。
五、练拳不可心不养气
太极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练拳不知养,易伤难久常,练拳不懂养,白练功不长,十年练拳,十年养气.运气养身而无害,用气久之易损体。练习太极拳以柔为主,以养为主,慢练,柔练,平心静气,养气,养神,养性,养身,养精蓄锐。俗话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气为身体,身心练强壮,人之福也。”当然太极拳为武术,有自卫防御之功能,气在体内为养气.发之于外为耗气,气耗多了则损体:练气为养,多养少耗易不耗。
理解了“五不一求”。由理论上升至实践.初学期间.还应当多进行无极桩功和其他基本功的练习。
一、练气
练气主要练呼吸。拳论讲“内练一口气……”太极拳练气,为丹田之气,也叫先天之气。以逆式呼吸方法呼吸,也称腹式呼吸。要求两眼平视,(也可闭目养神)口微闭(放松自然,功久可生液润津),用鼻子进行逆式呼吸,吸气,丹田(脐下三寸)内转于上腹部(两肋横膈膜下):呼气,内下转于腹部丹田呼吸要求柔和自然,细腻浑长,胸空腹实,气下沉达于涌泉,再通过任督二脉运与周身达四梢。这样无限循环,养身健体,其内玄妙无穷,此无极浑圆桩功,无动作之简单,将太极拳上乘功夫的运气,用于无动作之中专练,可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立竿见影之效果。
二、缠丝劲
缠丝功是陈家沟太极拳独特的技击精华,在健身上也有着独特的功效。陈氏太极拳的螺旋缠丝运动是在意念指导下以腰动作旋转带动外形成圆的动作,不管是大缠、小缠、正缠、反缠、内缠、外缠.左缠、右缠、统归纳为顺缠和逆缠。何为顺缠和逆缠?用双手来表示身体内外的顺逆缠运动。以鼻子上下为中线,不管双手或单手向里缠绕即顺缠。手掌的运行缠法为小指领劲大指合,双手或单手向外缠绕为逆缠。手掌的运行缠法为大指领劲小指开。在缠丝中虽然手掌都称瓦拢掌但顺缠和逆缠的弧度却不一样,在技击中手掌的顺缠叫抓拿或变拳,逆缠叫推按或变打。不管是顺缠或逆缠运动都要思维式缠绕,成为圆形运动.叫“缠丝劲”,这种缠丝劲的练法,要求以腰为主宰,全身内外一致协调,以腰摧动,一动没有不动,在同一时间内,综合完成神经、骨骼、肌肉、五脏百骸等器官系统的锻炼,这种圈的缓慢、柔和运动,在练习上,在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上起着重要作用。
三、运气
呼吸随圈的运动运转,这称之为运气。是增加内气的练功方法。圆圈的大小变化,圆变直直变圆,左右前后的伸缩都用螺旋缠丝,这就是大圈缠丝小圈抽丝的圆圈变化。大圈慢柔缠绕增加内功并养身健体,慢柔大圈变快速小圈,缠绕劲变抽丝劲,意在防卫身体所用。这就是拳论中所讲的“要想拳练好,圈一定练小”。怎样练小,由大圈而中圈,由中圈而小圈,循序渐进,达到得心应手,圆转自如。达到这个境界,就理解了太极拳拳论中讲的:“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这就是大圈、中圈、小圈到无圈。由有形归无形,由太极归无极的最高级最神妙的技击成就。
这里专门讲一下练圆圈的大小即腰运动的角度。圆的大小、左右两手开如弓架一样。上下,以自己的鼻为中线,不论是单手或双手,下护裆上护头,拇指行与中线;下护裆,手与裆中间有一拳之隔的距离,上护头(手不可超出头.最佳手与眼平),手和头距离约一尺之远。这样侧立圆的缠丝法,使身体永远立身中正不偏,以手领左右上下缠丝圆有了。再讲腰,练拳以腰为主宰,拳论讲:“腰是发气之源”。缠丝功法主要在腰,为了使两胯始终保持窝形,使气下行降于涌泉,在不动步的情况下,以鼻子为中线,腰左右转动45度螺旋缠丝。向里缠,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摧腰。向外缠,以腰摧肩,以肩摧肘,以肘摧手,上下协调,内外一致,手到身到,身到腿到,腿到手到,一到都到。意、气、形、三者合一。
当你了解了陈氏太极拳的基本拳理,又用简单的无极桩功理解体会导引吐纳的气感产生,又实践了太极桩功的基本动作,又简单掌握螺旋缠丝运动,再去练习太极拳的套路就容易上手。陈氏太极拳的强身健体,攻防技击已众所周知。拳论讲“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要真正的练到上乘功夫,除有名师的指导外,自己也得有悟性及超越时间磨练与揣摩,才可能达到自己的理想。